作者:蔼丽怗
提到“款待”,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
一张温暖的床?一顿美味佳肴?
归根结底,款待是一种爱与慷慨的行为,不仅是对朋友和家人,更是对陌生人的关怀。在希腊文中,“款待”意为“对陌生人的爱”。这可能包括邀请客人共享一顿丰盛的餐点,但真正滋养人灵的是无条件的接纳,是被融入他人生命里,感受到深切的联结。
对话往往是这种慷慨精神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款待的核心在于同理倾听,无需评判,也不试图解决对方或他们的问题。当我们将款待视为“创造安全空间”——放下自己的议程,尤其是放下给予建议的冲动——我们学会了全然专注并真诚地对彼此感兴趣。
加油站般的休憩
当我们与一位能同理倾听的同伴交谈时,仿佛来到了一个加油站。我们得以卸下肩上的重担,直起身来,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然后向同行者讲述自己的旅程。
我们或许会叙述走过的路途,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通过这样的叙述,我们得以获得一个此前不曾有的视角。在背负沉重的负担时,我们可能一直弯腰低头,只能看到脚下泥泞的地面,而艰难前行。
然而,当我们直起身来,与他人目光交汇,环顾四周时,我们进入了反思的状态,并注意到此前忽略的事物。在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中,朝向天城的基督徒,当背上的重担得以卸下时,岂不欢欣雀跃?至少,我们会因有人愿意倾听而感到慰藉。
自去年三月起,我报名参加了一门教练课程,并深深被以他人为中心的对话的力量和美好所折服。在这个喧嚣而分心的世界里,自我利益至上,为他人提供全然的关注与无条件的积极关怀,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款待。这种款待为休憩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
放下自己的议程
然而,也有一些时候,我难以放下对他人有益与否的固有观点,尤其是面对我深切关心的人。
我记得两次这样的对话:一次对方变得防备,另一次则流露出一丝怒气。因此,款待式的对话不仅需要尊重的关注,还需要放下对他人的意愿。
毕竟,既然神尊重人的自由选择,我为何不能?
一次对话
在众多对话中,有一次令我印象深刻,那是我学会倾听、反思并提出启发性问题,帮助他人增长自我觉察的一次交流。我很感恩,那位与我有过深刻交谈的主内姊妹慷慨地允许我分享她的故事。
她因疾病的诊断而无法参加各种教会活动,这让她感到难过和困扰。她的家人劝她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尽管她曾劝勉一些人参加礼拜,现在她却因免疫力低下而不得不远离聚会。
在我们的讨论中,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问她在情绪涌现时的感受。
“我感到内疚,因为我没有尽力去探访那些需要在信仰上得到坚固的人,”她回答道。
“刚才你多次提到,‘主告诉我要休息’,我向她反映道。
显然,服事主耶稣对她来说很重要。
“服事主的意义是什么?”我问。
“就是做主告诉我去做的事,”她答道。
顿悟的时刻到来了,她在祷告中明白了休息本身就是她顺服的服事。在对话的结束,她因为摆脱了内疚与谴责,而能够愉悦地去做她的主所喜悦的事情。
玛利亚与马大
在《路加福音》10:38-42中,一对姐妹在村中款待了主耶稣。马大忙于为祂和十二个门徒准备佳肴,而玛利亚却“坐在主脚前听祂讲道”。
面对马大的抱怨,耶稣回答道:“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只有一件是不可少的。玛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加福音10:41-42)
马大对款待有她的想法,但真正重要的是受款待者的愿望。
你的经历呢?
当我们藉对彼此款待,谁知道会发生多么奇妙的事情呢?
- Article
- 蔼丽怗
-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