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福音宣教与教会成长

编者按 本文节录自王峙军牧师《十字架的道理》一书的第10章。《十字架的道理》已由生命出版社出版,订阅者请使用本刊第64页的索阅单。

我们在本书中采用“福音宣教”这种说法,是为了表明,真正的宣教一定是由福音所带动的宣教。“宣教”虽然是一个比“传福音”更广的概念,但后者则永远是前者的核心。所有的宣教都必须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展开,也要为这个核心服务,并以这个核心为目的。使徒保罗作为福音宣教的典范,在罗马书1:1-5中,清晰地展示了福音宣教的要点:(1)宣教者的生命层面(耶稣基督的仆人);(2)宣教者使命层面(蒙召的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3)福音是保罗宣教使命的焦点与核心(旧约先知所预言的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就是福音);(4)宣教使命的范围与果效(在万国之中叫人因基督的名信服真道)。

Mission一词,在华人教会中通常译作“宣教”(或“使命”、“宣教使命”);但它的另外一种译法,似乎更加充满活力,即“差传”。后者由“差”与“传”两个动力十足的字组成。“差传”是一个由位格与工作结合起来的概念(但离开中文环境,人们不太容易看出它的语义优势)。一提到  “差传”,人们会想到“差”与“被差”,“传”与“所传”。无论是“宣教”或“差传”,都是用来说明,基督的教会,有一种由不同的信仰实践层面所构成的天赋使命。马太福音的5:13-16(“你们是地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和28:18-20    (“  使万民作我的门徒”),正是从两个不同层面,描述了这个天赋使命。

与教会的宣教使命关系极为密切的话题,是教会成长。没有宣教使命的实践,就没有教会成长的落实。

然而,无论是福音宣教,还是教会成长,都必须以十字架为中心,即以钉十字架的基督为中心。十字架是福音宣教的动力、内容、方法和目的。十字架也是教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你怎样差我到世上……”

基督信仰,是一个关乎宣教的信仰。圣经是一本关乎宣教的书。我们所信的三一真神,是一位宣教的神。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宣教士(Missionary)。圣灵是宣教能力之灵。教会是宣教的属灵群体。基督门徒的生命特征之一,就是“活出宣教”;换句话说,门徒必须借着他对自己宣教使命的践行,体现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彰显出他的生命意义。

在约翰福音第17章中,我们的主在父面前这样祷告说:
“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17:18)
这节经文的内容,在各各他事件之后,再一次由复活的基督向他的门徒讲述:
“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20:21)1

在这两节意思看似相近的经文之间,进行一些分析与比较,将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在前一节经文(17:18)的基础上,十字架事件使得后一节经文(20:21)拥有了更深广的意义,且更有活力。

约翰福音第17章,被称为“大祭司之祷”。然而从圣经的宣教学层面看,特别是从主耶稣作为被父差到世上,来完成三一真神之伟大宣教使命的宣教者的角度看,它更像是一篇无与伦比的“宣教士之祷”—是一位绝无仅有的受差遣者,向那位绝无仅有的差遣者所作的祈祷。在这篇祷告中,主耶稣7次使用了“差(遣)”(ἀποστέλλω)这个动词:  2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黑体为笔者所加,下同)
因为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他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17:8)
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17:18)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17:21)
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17:23)
公义的父啊,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17:25)

由此可以看出,“差(遣)”(ἀποστέλλω)一词,是约翰福音第17章的关键词之一;耶稣基督的被差,也是该章的重要信息。事实上,新约圣经十分强调耶稣基督作为“被差遣者”的职分。 3 希伯来书称这位“被差遣者”为“使者”(τὸν ἀπόστολον:使徒,受差遣者):“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啊,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来3:1)更正教认为耶稣基督拥有祭司、君王和先知的三重职分,这固然是圣经所启示的真理;但若忽略了耶稣的“使者”职分,那么我们的宣教神学中的基督论,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支点。由于耶稣基督所拥有的“使者”职分,基督教便注定是一个蒙差遣者的宗教,有着与生俱来的福音宣教使命。

在约翰福音第20章,我们看到从死里复活的主来到门徒中间。门徒仍在惊恐之中。“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就在这时,“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门徒看见主,就喜乐了。”然后,“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20:19-21)

当我们听到主在此处说 “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时,我们对第17章主的祷告—“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当然还记忆犹新。但经过仔细地对比与思想,我们会发现这两节经文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
约翰福音17:18中的两个动词“差”(ἀπέστειλας, ἀπέστειλα ),都是不定过去式主动态陈述语气单数形式,所描述的是两个事实:你(怎样)差遣了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遣了他们到世上。神把基督差到世上,是为着他要在十字架上成全神的救恩计划而有的差遣;而主对门徒的差遣,则是指从他出来传道后,对他所呼召的门徒的差遣。在这个基督事工早期阶段的差遣中,门徒所传的基本信息是“天国近了”,受差所去的范围是被限定的(“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太10:5),所传的对象是“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10:6),所进入的“世上”,则主要是“以色列的城邑”(太10:23),以及一种与基督敌对的政治-宗教环境。马太福音第10章(又参马可福音6:7-13;路加福音9:1-6,10:1-12),把主差遣门徒的这些特征,作了精心的描述。

在约翰福音20:21中,主耶稣同样使用了两个动词“差”(和合本此处译作“差遣”):“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καθὼς ἀπέσταλκέν µε ὁ πατήρ, κἀγὼ πέµπω ὑµᾶς.)在这节经文中, “父差遣我”的“差遣”(ἀπέσταλκέν)是完成式主动态陈述语气单数形式。借着这个完成式的“差遣”,主耶稣要告诉门徒的信息是,父差派子以及子的十字架使命,都已经完成。现在,这位十架受死且已经从死里复活的耶稣,要开始一个在以前之“差遣”基础上的更广阔、意义也更加深远的“差遣”:父怎样按他永恒的旨意差遣子,而子也顺服父的差遣,完成了父为子所定的十字架使命;照样,子照着父所赐的权柄,也差遣门徒去使万民作基督的门徒;叫门徒靠着圣灵的能力,“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这应该就是此处“我差遣你们”的意义了。“我差遣你们”的“差遣”换了另外一个字(πέµπω)。这个字是现在式主动态陈述语气第一人称单数,说明在十字架之后,主对门徒的差遣,是一个一般性的、持续的行动。这个由基督而来的差遣,将持续到“世界的末了”。

在这两处经文中,我们看到了上帝永恒旨意中之宣教使命的基本架构:你(父神)差我(子神),我(子神)差他们(门徒);“差”是关键性的行动。父差子,是子差门徒的基础。基督门徒的大使命,来自于耶稣基督的使命。耶稣基督“照样”差门徒到世上,说明门徒的宣教使命是基督宣教使命的延续。父差子到世上是福音,子差门徒到世上是传福音和为福音作见证。父差派子的目的是十字架—钉十字架;子差派门徒的目的也是十字架—传十字架。这个神圣宣教使命之基本架构的支点是十字架。

耶稣基督在两件事情上,有着极其清醒而自觉的意识:(1)他是被差的;(2)他是为十字架而来的。这位被父所差的基督,当各各他的十字架临近时,他说这是“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而他“原是为这时候来的” (约12:23,27)。这个“时候”,无论对他的身体还是心灵,都是一种压榨与煎熬。但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顺服在神永恒的旨意里—“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圣经在这两件事情上,同样为基督作了见证。使徒保罗说,在解决罪的问题上,律法因肉体力量的顽强抵抗而显得软弱和无能为力,于是,“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8:3)。使徒约翰也说,神“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一4:10)。

基督的被差,特别是他的十架受死与复活,彻底摧毁了罪恶、死亡(包括掌死权的魔鬼)的权势,平息了神的忿怒,为罪人得赦免并因信称义奠定了基础。十字架扭转了人、神关系的敌对状况,成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拆毁了隔断神的选民与外邦人之间的墙垣,使两下合一,成为一个“新人”,并与神和好(参弗2:14-18)。耶稣基督被父差到世上,借着十字架满足了那位差他来者的心意。

基督的门徒是为宣扬十字架的缘故,被主差到世上去的。正如十字架作为基督的“必须”,必须延续到门徒的生命中一样,基督的宣教意识,也必须延续到门徒的生命中。门徒是一群在基督的宣教使命中蒙恩的人,教会是一个在基督的宣教使命中蒙召的群体;因此,父怎样差派了耶稣基督来到世界,基督也会照样差派他的门徒到世上去。“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约14:12)如果我们不从质量和属灵能力,特别是不从基督所成就的十架救恩角度,来理解这里的“更大”,而是从门徒完成宣教使命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宣教事工开展的广度和多样性来看,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门徒,确实做了比主“更大的事”(µείζονα τούτων:“更大的事”原文中为复数)。

十字架﹕福音宣教的动力、内容和目的

2004年4月,我应邀到西雅图的一间华人教会的宣教年会传讲信息。由于时间上刚好是在开过“中国福音大会2003”(12月26-30日,芝加哥)之后,而这次福音大会又确定了以“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为今后福音大会永远的主题;很自然地,有关十字架与宣教之关系的思考,便不断地盘桓在我的脑海。于是,我决定把自己对十字架与宣教之关系的认识,向弟兄姊妹作以分享。那次,我给教会的讲题是:十字架与宣教。在这个总题目下,我讲了3个分题:(1)十字架﹕福音宣教的动力;(2)十字架﹕福音宣教的内容;(3)十字架﹕福音宣教的目的。当然,十字架在门徒的福音宣教中,也是最重要的宣教方法。而且,十字架规范着门徒所应该具有的宣教品格与宣教精神。

首先,十字架是福音宣教的动力。前面提到,主耶稣在复活之后,再次说他要差遣门徒(“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具有新的意义。这一点从约翰福音20:21的经文背景中也可以看出来。在主说这句话之前,我们看到因耶稣被钉十架而死,且被埋进坟墓,门徒们正处在一种惊恐与绝望的状态中。“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然而,复活的主却在此时站在他们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接下来,主把有钉痕的手和有枪伤的肋旁指给他们看。钉痕与枪伤见证了这就是那位钉十字架的耶稣。而现在这位被钉十字架者就站在他们中间。圣经说,“门徒看见主,就喜乐了。”—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主耶稣对这群因他的复活而“复活”的门徒说:“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基督的十字架,成了门徒受差遣去完成宣教使命的动力。

那位钉十字架的基督,借着他的死而复活,再造了一个被赋予福音宣教使命的新人类。这层意义,透过他向门徒“吹一口气”(约20:22)的行动体现出来。4  在伊甸园最初的创造中,“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神将“治理(全地)”与“管理(其他的造物)”的使命托付与人类(参创1:26-28)。然而,人的悖逆与堕落,导致了人与神关系的破坏与隔绝。因此,堕落的人类,必须由那位“女人的后裔”(创3:15)来救赎,人与神之间破裂的关系,必须由“女人的后裔”来复和。十字架是必须的。“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同上)伊甸园的预言,引导着我们的目光直到各各他。在那里, “女人的后裔”被钉在十字架上(“你要伤他的脚跟”);但正是在十字架上,他征服了罪恶与死亡的权势,也彻底摧毁了撒但的权势(“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基于各各他的胜利,父把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钉十字架的基督。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宇宙性权柄,耶稣基督要把范围更加广大的宣教使命托付给他的门徒: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5

其次,十字架是福音宣教的内容。使徒行传,用今天的教会语言来说,就是“宣教士行传”。在主耶稣复活之后与升天之前,门徒有过与主一同聚集的时间。但那时他们关心仍是:“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个时候吗?”(徒1:6)他们虽然使用了“复兴”(ἀποκαθιστάνεις)这个末世论意味浓厚的概念,但却仍然无法明白,这位复兴之主,真正要完成的复兴,是借着他的十字架,带来整个宇宙秩序的重建与更新。在主耶稣给他们的答复中(徒1:7),虽然没有直接打消他们对“政治弥赛亚国度”的期待,但却告诉他们,国度复兴的时间表是“父凭着自己的权柄” 来制定的,而门徒真正要做的事情,是等候所应许之圣灵的降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

主耶稣所说的这句话,起首处是一个转折连接词ἀλλὰ(和合本译作“但”,若译作“相反”似更达意),意在表明,主耶稣要把门徒注意力(即对复兴以色列国的兴趣),引致圣灵身上—当“圣灵降临到你们上”的时候,“你们就必(将要)得着能力”。然而,“得着能力”本身不是目的,原文中的递进连词καὶ(并)带出了目的:你们必要(或将要)成为“我的见证(人)”。这里的“见证(人)”(µάρτυρες:µάρτυς的复数主格形式)一词,揭示了宣教士的生命形态和使命特质。换句话说,宣教士,说到底就是那位复活之主的见证人(英文的Martyr【殉道者】,就是从这个希腊文音译而来,使我们不得不思想“见证人”更深一层的含义)。

使徒行传第2章描述了一个和道成肉身一样震撼人心的事件:圣灵降临。门徒从圣灵得着能力。他们开始在耶路撒冷为钉十字架的基督作见证。使徒彼得是这个见证群体的代表。他信息的中心是十架受死、死里复活的基督—
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神借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他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他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他复活。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这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徒2:22-24,32)

那位在大马色路上被大光照耀的扫罗,成为主“所拣选的器皿”,主给他的使命是,“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徒9:15-16)那位“必须”到耶路撒冷受苦、在十字架上受死、从死里复活的主(参太16:21),现在把他的“必须”延续到了扫罗的生命中。而这位后来的伟大宣教者保罗,定意所要传讲的,就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所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林前1: 18-23a。黑体为笔者所加)

第三,十字架是福音宣教的目的。在谈过十字架是福音宣教的动力和内容之后,按照圣经,很自然地,我们会注意到十字架也是福音宣教的目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福音宣教必须以荣耀“坐宝座的和羔羊”(启5:13)为目的。换句话说,福音宣教的最高目的,乃是为着那位藉十字架成全永世救恩之独一真神的荣耀。启示录第5章让我们看到一幅荣耀这位独一真神的永世画面:
我看见坐宝座的右手中有书卷,里外都写着字,用七印封严了。我又看见一位大力的天使,大声宣传说﹕“有谁配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呢?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没有能展开能观看那书卷的。”因为没有配展开,配观看那书卷的,我就大哭。长老中有一位对我说,“不要哭。看哪!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他已得胜,能以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启5:1-5)
基督已经得胜,十字架是他得胜的记号。没有十字架上的得胜,基督就不“配”也不“能” 揭开那七印,展开那书卷。但现在,他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他“曾被杀”(启5:12)。

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同上,5:6)

当长老要约翰看已经得胜的“犹大支派的狮子”时,约翰看见的却是一只“羔羊,像是被杀过的”。在这个充满奥秘的隐喻里,满有威严与权能的“狮子”,却在被杀献祭的“羔羊”里隐藏了—这是上帝十字架大能最令人震撼的地方!

约翰所看到的异象—“羔羊……像是被杀过的”(ἀρνίον …ὡς ἐσφαγµένον),和保罗所要传讲的信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 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或“钉十字架的基督”(Χριστὸ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羔羊之被杀和基督之被钉的两个字,都是现在完成式被动语态分词,表明这位背负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虽然被杀(被钉十字架),但他已经复活得胜,升天坐在父的右边,在那里执掌王权,直到永远。他“有七角七眼”,即他拥有(且持续地拥有)完全的能力和明察万有的眼目。

值得注意的是,圣经此处称羔羊所有的“七眼”为“神的七灵”( τὰ [ἑπτὰ] πνεύµατα τοῦ θεοῦ),而且是“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这里的“七灵”是神完全的灵,即圣灵。圣灵的“奉差遣”(ἀπεσταλμένοι:完成式被动语态分词),使我们想到,在羔羊奉差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后,曾应许过圣灵的降临。约翰福音中耶稣也反复说到圣灵的被差(约14:26;16:7)。由此可见,圣灵也是一位负有宣教使命的灵,他奉差遣往普天下去,就是要把基督的宣教使命延续到门徒的生命中,并为门徒提供实践宣教使命的能力,引导他们完成主耶稣托付的大使命。

根据使徒行传第2章的记载,我们看到圣灵降临到在耶路撒冷等候的门徒身上;但启示录也说,他是“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ἀπεσταλµένοι εἰς πᾶσαν τὴν γῆν)。事实上,圣灵是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马利亚,直到地极,引导教会和门徒,为基督作见证;好叫世界得知上主的道路,万国得知基督的救恩;叫列邦都称赞真神,万国都快乐欢呼,因为上主必按公正审判万民,引导世上的万国(参诗篇67篇)。启示录第5章接下来的经文,叫我们看到圣灵藉基督的十字架而带出的宣教果效:

……他们唱新歌,说:“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 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我又看见,且听见,宝座与活物并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四活物就说﹕“阿们!”众长老也俯伏敬拜。(同上,5:9-14,黑体为笔者所加)

圣灵所带动的福音宣教,就是使教会把基督要“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的好消息传递出去;使宝血的功效,借着门徒宣教使命的施行,落实于万民之中,叫一切的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

福音宣教与教会成长

教会是一个实践福音宣教的群体,也是一个只有在福音宣教中才能成长的群体。十字是宣教的动力,也是教会成长的动力。在 “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这句话中,包括了福音宣教和教会成长的基本原理。主耶稣奉差遣来到世上,其宣教使命就是“从地上被举起来”。而基督门徒的宣教使命,则是奉差遣去为这位“被举起来”的基督作见证。圣灵使教会在基督的宣教使命中成型,并使教会在基督门徒的宣教使命中成长。福音宣教和教会成长不是二分的,两者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一个照着圣经开展火热宣教的教会,一定是一个健康成长的教会;一个健康成长的教会,也一定是一个满有宣教使命意识的教会。

教会既然是一个属灵的有机体,当然需要成长。 6 圣经用了很多比喻来类比教会,如教会是神的家(来3:6),是用“活石”所建造的“灵宫”(彼前2:5),是基督的新妇(启21:9;又参林后11:2;弗5:22-32),是基督的身体(弗1:23;西1:24),等。这些关乎教会之特质的比喻,都隐含着成长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会作为“神的家”,其成长的要求是,神的家人(所有属神的儿女)之间,属灵亲情的深度需要不断增长,彼此相爱的程度必须日益加深。教会作为由许多像基督一样的“活石”所建造的“灵宫”,其成长的要求是,每一块“活石”都有圣洁祭司的职分,借着主基督,把自己献为神所悦纳的“灵祭”。教会作为基督的新妇,其成长的要求是,对基督忠贞不二,不断地培养对基督“如死之坚强”的爱情,使“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雅歌8:6,7);又时时预备好自己,将来赴羔羊的婚宴。最后,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更是要“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5-16)。

以弗所书4:15,16两节经文,格外突出了教会需要成长的特征。第15节,“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ἀληθεύοντες δὲ ἐν ἀγάπῃ αὐξήσωµεν εἰς αὐτὸν τὰ πάντα, ὅς ἐστιν ἡ κεφαλή, Χριστός),直译过来就是: “要在爱里说出真理,(以致)使所有的(人或事)向着他成长,他就是元首基督。”“凡事长进”中的“长进”(αὐξήσωµεν:αὐξάνω的不定过去式主动态假设语气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就是成长、生长或增长的意思。使徒在此用了αὐξάνω(成长)的假设语气形式, 7 表明圣灵要求教会“用爱心说诚实话”(在爱里说出真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教会要向着基督(以基督为元首)成长。在第16节中,“成长”(τὴν αὔξησιν)一词再次以名词形式出现(和合本译作“增长”)。这两节经文,以“在爱里说出真理”(ἀληθεύοντες δὲ ἐν ἀγάπῃ)开始,到“在爱中建立自己”(εἰς οἰκοδοµὴν ἑαυτοῦ ἐν ἀγάπῃ)结束,构成了一个爱的属灵氛围;而其强调的重点,就是“身体”(教会)要在这个爱的氛围中,以 “头”(基督)为中心而健康成长。

信徒人数增加作为教会成长指标的考量。当然,在我们强调教会成长是因其内在的本质规定而有的“长进”(弗4:15)与“增长”(弗4:16)时,也不会忽略教会成长中的数量因素。使徒行传由于是新约教会从成型到成长的历史记载,门徒数量的增加,常常是考量教会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特别是使徒行传的1-16章,是教会迅猛发展阶段之记录,我们读到不少论及门徒数量增长的经文—

• (五旬节)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2:41)
• 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2:47)
• 但听道之人,有许多信的,男丁数目,约到五千。(4:4)
• 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 5:14)
• 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得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 (6:7)
•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9:31)
• 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加增。 (16:5) 8

但请注意,这些数量上的增长,都不是初代教会和使徒们制定了某种“教会增长策略”所致。这是钉十字架的基督“被举起来”的自然结果;是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被放胆传讲的结果;是门徒舍命为基督作见证的结果。一句话,是门徒照着主耶稣的应许,从圣灵得着能力的结果。

在这些说到门徒人数增加及教会增长之经文的上下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以十字架为动力、为内容、为目的的福音宣教,所带出的那种翻转灵魂的力量(参徒2:22-41;4:2-20))。我们看到的是,教会被真理与爱心凝聚起来之后,由内心所发出的敬畏、诚实、无私与喜乐(同上,2:42-47)。我们看到的是,主藉使徒的手行了许多神迹奇事—这种由神而来的医治之能,既可以使人“全都得了医治”,也可以(借着真实的神迹)领人“信而归主”(同上,5:12-16)。我们看到的是,因圣灵充满而给教会管理者带来的智慧与能力,使得教会的治理有序且有效,以至于神的道兴旺,门徒人数加增(同上,6:1-7)。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逼迫教会的人,因蒙神大光照耀,悔改归主而成为放胆传道的人,就为教会增长的外在与内在环境带来了积极影响;由此也体现出神对教会的保守,以及圣灵对门徒的安慰;于是,门徒“人数就增多了”(同上,9:1-31)。

从使徒教会的历史可知,真实有效的福音宣教,一定会带来真实有效的教会成长。我们从路加的写作中看到,这个属灵原则是颠扑不破的。徒6:7说到“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兴旺起来”原文是ηὔξανεν(αὐξάνω的过去未完成式主动态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意思是成长、生长或增长。这里当然不是说神的道也有一个成长过程。而是说神的道经过门徒的宣教,会在人的心灵与生命中发出威力,使人悔改,成为门徒。“门徒数目加增”中的“加增”,原文是ἐπληθύνετο(πληθύνω的过去未完成式被动态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意思也是成长、生长或增长。很显然,“门徒数目的加增”是“神的道兴旺”的自然结果。9  有时候,路加把这两个字同时用来描述神的道,如12:24,“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Ὁ δὲ λόγος τοῦ θεοῦ ηὔξανεν καὶ ἐπληθύνετο)。有时候,这两个字被交替使用来描写神的道的兴旺和门徒人数的增加,如前述使徒行传6:7。而且,这些描写神的道兴旺以及门徒人数增加的动词,无一例外的都是过去未完成式。而过去未完成式的文法意义是,一个动作由过去某个时间开始,却一直在持续进行着。如此,我们可以说,只要神的道持续地兴旺,门徒的数目也必定会持续地加增。

十字架所否定与肯定的教会成长模式

在这个题目下,我们希望讨论两个圣经中说到的“成长模式”。这两个模式,一个是十字架所否定的,一个是十字架所肯定的。换句话说,十字架既然是教会真实成长的推动力,它自然也就成了判断某个教会成长“模式”是否是合乎圣经的重要准则。这两个“模式”,分别在马太福音23:15和约翰福音12:24中。

十字架所否定的“教会增长模式”。在马太福音中,最为读者熟知的可能就是登山宝训中的“八福”了。但是和“八福”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七祸”(见太23:13-36)。 10 这“七祸”的内容,是主耶稣在对众人和门徒讲论文士和法利赛人之假冒为善的生命特征时,转而对文士和法利赛人所讲的话。其中一“祸”是:“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23:15)

主耶稣此处所斥责的这种“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的做法,如果用今天的增长学语言来说,很像是文士和法利赛人追求宗教增长的 “增长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他们传教的热情十分高涨—这表现在他们“走遍海洋陆地”的行动上。

“走遍”(περιάγετε)一词在原文中是现在式主动态陈述语气动词,生动地描述了他们为着扩展自己的宗教影响力,持续地巡行于海洋陆地之间的行为。仅仅是“走遍海洋陆地”这一点,当然无可厚非(耶稣也曾要门徒“从耶路撒冷……直到地极”,徒1:8);但其目的则至关重要。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勾引一个人入教”(“勾引”一词在原文中是不定过去式不定词;不定词表目的)。“勾引一个人入教”(ποιῆσαι ἕνα προσήλυτον),可直译作“使一个人成为皈依(宗教)者”(NIV作to win a single convert)。和合本译为“勾引……入教”,是根据下半节的内容而做出的判断。如果他们“走遍海洋陆地”,只是使人皈依他们的宗教(此处特指他们的“法利赛教门”),当然也未尝不可。但经文的下半节内容—“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则彻底推翻了上半节所描述之行为的合理性。

为什么“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七祸”作为一个整体,来透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宗教特征。在马太福音23:1-12,主耶稣列举了他们这些宗教领袖假冒为善的表现,并对门徒提出了告诫。接下来在13-36节中,耶稣指出了他们宗教中那些祸及自己与他人的宗教特征:他们的行为与教训,成了他人进入天国的拦阻(13节);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跟从他们的人也必定会掉在坑里(16-22节,又参太15:14);他们把人的目光引到琐碎的仪文、表面的敬虔,却不遵行公义、怜悯与信实这些体现律法本质的内容(23-24节);他们在外表上伪装圣洁,但里面却充满了横流的物欲与放荡的情欲(25-26节);他们在人前是一副貌似公平的面孔,但里面的思想却是伪善与不法(27-28节);而且他们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并且要在这世代“充满”他们“祖宗的恶贯”(29-36节)。面对着这样一个宗教群体,主耶稣说:“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33节)

请问,自己尚且不能“逃脱地狱的刑罚”的人,走遍海洋陆地去叫别人相信这个在地狱刑罚之下的教门,岂不是“使他作地狱之子”吗?而且,这些被“勾引入教”的人,一旦成了“地狱之子”,比那些勾引他们的人“还加倍”。“比你们还加倍”(διπλότερον ὑµῶν)直译过来,就是“(是)你们的双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这些本来的“地狱之子”,走遍海洋陆地的行为已经产生了“果效”,使“地狱之子”的人数加倍地“增长”了。(2)那些新成为“地狱之子”的人,其“宣教热情”加倍地高过他们的师傅,更火热地把引人灭亡的道理传播出去,以至于有更多的人被“勾引入教”成为“地狱之子”。

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宗教增长模式!因为人一旦被“勾引入教”,就等于落入地狱的刑罚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13-36节有关“七祸”的内容,形式上都是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说的,但实质上却是在告诫众人和门徒(特别是门徒),不要落入虚假的宗教行为所带来的灾祸中。在本章(第23章)开始时,耶稣已经用命令语气对众人和门徒说,“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3节);在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讲过他们的“七祸”之后,这个“不要效法”的命令对门徒来说依然有效。

今天的教会,要在主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斥责中得着提醒。也要在主给门徒的命令与告诫面前,肃然站立,认真省察:在我们追求教会增长的时候,是否遵循的也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模式”?是否虽然有“走遍海洋陆地”的热情,但却把人带进了地狱的刑罚里面?我们是用什么东西把人吸引到教会里来的?我们向人传讲的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福音真理,以至于使罪人悔改得着真生命;还是喂给人们成功神学的迷魂汤剂,以至于人不能得着真信心而最终成为灭亡之子?保罗说,“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9:16)让我们也说,我们若不是以十字架为动力带来教会真正的健康成长,我们便有祸了!

十字架所肯定的教会成长模式。与前面所论及的十字架所否定的模式相反的教会成长模式,是“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的模式。这个模式是十字架所肯定的模式。约翰福音12:23-26描述了这个模式—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那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根据经文的背景,主耶稣在这里所说的“一粒麦子“(ὁ κόκκος τοῦ σίτου),就是指他自己。因为他清楚地知道,那个他一直期待着的  “时候”(ἡ ὥρα), 11 即各各他十字架的时候,已经到了。而这个“时候”的已经来到,是为着叫人子得荣耀。人子得荣耀之处是十字架。这个“时候”是永生神的儿子经历死亡的“时候”。所以,耶稣基督很自然地说到死亡。但他使用了一个比喻,他把自己说成是“一粒麦子”。这粒将要带来新生命的“麦子”(他绝无仅有,独一无二),自己要先“落在地里死了”;在这粒死了的麦子中,将长出许多充满新生命的子粒。基督的教会正是从这一粒“落在地里死了”的“麦子”中,成长与发扬光大的。所有以这粒“麦子”为本原结出的“子粒”,都要明白,“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而且,所有从这一粒麦子结出的子粒,都要效法这粒落在地里死了的麦子,必须经历牺牲,再结出新的子粒来,因为“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那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主耶稣是这样一粒落在地里死了的麦子,门徒就是那许多的子粒。然后,这些子粒再落在地里死了,又结出许许多多的子粒来。从初代教会以至于今日,真正意义上教会成长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使徒行传(6:5-7:60)记录了初代教会的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的故事。司提反如主所说,也是一粒落在地里死了的麦子,于是他的死成了福音广传的第一个转捩点。“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徒8:1,4,5)然后,教会开始迅速成长,照着主耶稣所说的宣教路线图,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马利亚,直到地极,施行福音宣教,使万民作主的门徒,为基督作美好见证。

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的教会成长模式,并非是说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殉道者,但却要求人人成为舍己、背负十架跟从基督的门徒。一个舍己、背负十架跟从基督的门徒,就是一粒落在地里死了的麦子。照着主所描述的生长规律,就必定会结出许多子粒来。真正意义上的教会成长,就是在这种“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的生机蓬勃、循环往复的成长过程中完成的。
而且,惟有这种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会增长。所有有份于这个成长过程的人,都具备这样的特征:他是重生的生命,是与基督同死同活的人,他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他既然有复活的生命,他就有为主而活的生命能力与生命热情。他对福音有热情,对灵魂有负担。他对教会有委身,他会敏锐地认识到自己的恩赐,会积极投入教会的建造与事奉。

注释

1. 和这两节经文有相似之处的经文还有约翰福音6:57,“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καθὼς ἀπέστειλέν µε ὁ ζῶν πατὴρ κἀγὼ ζῶ διὰ τὸν πατέρα, καὶ ὁ τρώγων µε κἀκεῖνος ζήσει δι’ ἐµέ.)照着这节经文现在的结构(“καθὼς… κἀγὼ…, καὶ…”)来看,既然副词καθὼς(怎样)修饰的是ἀπέστειλέν µε ὁ ζῶν πατὴρ(父差我),那么在κἀὶ (照样)之后应该是“我差他们(即“吃我肉的人”)”才对。但此处省略了“我也照样差(他们)”的说法,直接说出“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值得注意的是,这节经文中,由于加入了“我因父活着”、“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样的信息,使基督的被差(以及他对门徒的差派),又增加了与“活着”(即“生命”)紧密相关的意义。

2: 在希腊文约翰福音第17章中,由ὅτι(that)所引导的子句 σύ µε ἀπέστειλας(你差了我来),共出现4次;由ὃν(whom)所引出的ἀπέστειλας 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όν(你所差的耶稣基督)出现1次;在第18节中,“ἀποστέλλω”以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的形式各出现1次:ἀπέστειλας和 ἀπέστειλα 。

3:  除约翰福音密集地说到耶稣基督蒙差遣的身份(3: 17;5: 23, 24, 30, 36, 37, 38;6: 29, 44, 57;7: 28,  29, 33;8: 16, 18, 26, 29;9: 4;10: 36, 11: 42;12: 44, 45, 49;13: 20;14: 24;15: 21, 16: 5等), 新约其他作品也屡屡提到耶稣的被差: 太10: 40;可9: 37;路4: 18, 9: 48, 10: 16;徒3: 20, 26, 7: 35;罗8: 3;加 4: 4;约一4: 9, 10, 14等。

4: “吹一口气”的希腊文ἐνεφύσησεν,是ἐµφυσάω的不定过去式主动态陈述语气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意思是吹气。当神将生命气息吹在亚当鼻孔里的时候,七十士译本用的就是这个字(也是不定过去式主动态陈述语气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现在,耶稣这位“叫人活的灵”(林前15:45),向门徒吹气,确认圣灵降临的应许,使门徒预尝意义重大的五旬节。(参《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卷五,p.599)

5: 在“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πορευθέντες οὖν µαθητεύσατε πάντα τὰ ἔθνη, βαπτίζοντες αὐτοὺς εἰς τὸ ὄνοµα τοῦ πατρὸς καὶ τοῦ υἱοῦ καὶ τοῦ ἁγίου πνεύµατος, διδάσκοντες αὐτοὺς τηρεῖν πάντα ὅσα ἐνετειλάµην ὑµῖν)的命令中,只有一个主要动词,就是“使…成为门徒”(µαθητεύσατε,不定过去式动词主动态命令语气第二人称复数)。在这个主要动词前面有一个分词“去”(πορευθέντες,不定过去式分词被动态主格阳性复数),表明“去”是一个必须采取的行动;主要动词后面有两个分词:“施洗”(βαπτίζοντες)和“教导”(διδάσκοντες)。“施洗”和“教导”都是现在式分词,含有“持续地”以“施洗”和“教导”来“使万民成为门徒”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把大使命的重点,归结为“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就是门徒必须被差派出去,通过传福音和施洗,通过教导罪人悔改遵行基督的教训之途径,来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

6:  这里所说的教会成长,和自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由宣教学家马盖文(Donald A. McGavran,1897-1990)发起的“教会增长运动”(the church growth movement)中所提倡的“增长”不尽相同。“教会增长运动”所说的“增长”,主要还是指数量上的“增长”。而此处所说的“教会成长”,主要是指,基于圣经所启示的教会的本质——教会作为以基督为元首的属灵有机体,她有一种必须成长的内在需要。这个成长主要表现在质量而非数量。当然,在教会的生命质量成长的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门徒数量的增加。但是,检测教会成长的主要指标,是质量层面而非数量层面。

7: 一般说来,在表目的的假设语气动词前,通常会有一个表目的的连接词ἵνα(以致,好叫…),来带出一个结束子句。但此处的αὐξήσωµεν(长进)之前似乎省略了连词ἵνα。因此有解经家建议“补上”连接词ἵνα(参活泉卷七238页)。

8: 徒16:5“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加增”(αἱ µὲν οὖν ἐκκλησίαι ἐστερεοῦντο τῇ πίστει καὶ ἐπερίσσευον τῷ ἀριθµῷ καθ’ ἡµέραν.)中的“加增”(ἐπερίσσευον),和其他几节经文中的“加增”(ἐπληθύνετο或ηὔξανεν)是不同的字,但属于同义词。这节经文强调“人数天天加增”,与“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关系密切。“坚固”与“加增”在原文中也都是过去未完成式,表明信心的坚固与人数的加增都是持续性的。

9: 另有一处经文(19:20)也说到,主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Οὕτως κατὰ κράτος τοῦ κυρίου ὁ λόγος ηὔξανεν καὶ ἴσχυεν)。这节经文强调了神的道带着威力在扩展其影响范围,并且产生出一种无坚不摧的得胜果效。“得胜”(ἴσχυεν:ἰσχύω的过去未完成式主动态陈述语气第三人称单数),有持续得胜之意。

10: 有个别古抄本在第13节后还有第14节所讲的内容: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如果是这样,就成了“八祸”。但较可靠的古抄本都没有这节经文。

11: 约翰福音是谈论耶稣的“时候”(ἡ ὥρα)最多的一本福音书,在约2:4,耶稣曾对马利亚说,“我的时候还没到”; 7:30和8:20约翰也说,“因为他的时候还没到”;   13:1,“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17:1主耶稣向父神祷告说,“父啊,时候到了”。在马太与马可的福音书中,都在同样的场景提到“时候到了”(太26:45;可14:41)。可见,在主耶稣的意识中,有一个父神旨意中的“时候”,他就是要在这个“时候”,完成他从天上来到人间的伟大使命—被钉十架,因此他说,“我原是为这个时候来的。”(约12:27)

王峙军  来自中国大陆,本刊主编。

  • 文章
  • 王峙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