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你准备好走出去了吗?

你准备好走出去了吗? /黄成培、黄云英
——从呼召到工场的使用小问答Q&A

 

我们两个都是在1995年华盛顿的《使者》差传大会上蒙召的。神一呼召我们,我们就知道是跨文化宣教,虽然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所以就开始寻求。这个呼召不是热情,也不是激情,不是想要去参加一场冒险,也不是因为同行者的压力。一旦想清楚了要面对的挑战和要付上的代价会逃避。

我(黄师母)也一样,逃避了两年。无论往哪里去,不管怎样尽心尽力地服事或奉献,心里总是没有平安。跟神说:你就饶了我,取消我们之间的约定,我就在教会里尽心尽力地服事你;这是许多蒙召献身者的心态。我逃避了两年,到了97年王永信牧师来我们的教会主讲宣教年会的时候,我再一次把自己献身给神。这一次很清楚,没有任何借口,我们开始预备,走装备的路,准备走向宣教工场。

Q: 从蒙召到工场有什么必要条件吗?

不管碰到任何景况,让一个人坚持下去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呼召。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很清楚知道是神的呼召的话,就可以去。

先知以赛亚在异象中看见神的时候,神说:有谁,肯为我们去呢?(赛六8)神不是问有谁能为我们去,因为祂是智慧与能力的源头,当我们愿意去的时候,神就可以装备我们。所以简单来讲,唯一要紧的就是呼召,这是第一件事情。但如果你已婚,情况就会稍有不同。因为《以弗所书》第五章告诉我们,所以人要离开父母,丈夫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就是身心灵要完全的合一。所以,已婚的弟兄姐妹蒙召,还有一个很重要条件,就是另一半也要蒙召或者一同顺服给你的呼召,才可以成为一体,一起走向事奉的道路。

Q: 呼召后有什么困难?

蒙召后不是没有困难,我们要过关斩将,但是神一定会带领我们经历祂,甚至是在你失去女朋友或男朋友时。很多时候,所谓失去男女朋友,可能是神要把最好的、更好的赐给你。「最好」的敌人不是「不好」,「最好」的敌人是「次好」。我们如果紧紧地抓住次好,就没办法拿到那上好的。在《圣经》里有许多应许。「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注意到中文里没有把主词翻译出来,就是「神使」。我们会遇到好或不好的事情,但不用担心,因为神在掌权,神会负责任,让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Q: 如何走进宣教工场?

蒙召之后,若在三年内都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基本上这个呼召会随风而逝。所以要边寻求、边装备、参加同路人的祷告支持小组。

在此鼓励大家参加《使者》的「下一步」,是蒙召的弟兄姐妹的退休会。我们要跟同路人在一起,如果不这样,只会孤军奋战,像以利亚一样。但神让他知道,未曾向巴力屈膝的还有7000人。我们找到身边一同蒙召的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个团体;或是找我们周围的返国述职宣教士,作我们的保罗,我们做他/她的提摩太,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最能了解你碰到的挑战,陪你一起祷告度过。这很重要,因为我们在宣教工场有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得胜的秘诀是有人一起承担,而最好的医治良药就是集体治疗。

事奉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属灵争战,这也是为什么《以弗所书》第六章讲到我们要穿起全副军装的缘故,宣教的工场更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服事预备过程中,祷告与代祷的预备很重要,要有一个祷告的支持小组来帮助我们,陪伴我们走这样的路。

感谢神,我们现在是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关于出发前如何装备自己,网路上有很多很好的资源;另外,教会就如孕育宣教士的娘家,有教会的差派和支持,蒙召的人才能走得出去。要把握每一个机会,跟教会里的领袖,特别是牧长来分享我们的呼召与负担,也请他们来为我们代祷。今天不管做什么样的事工,其实都要回到教会里去,这过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顺服和谦卑的功课。

Q: 如何认识和适应不同文化?

跨文化宣教是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和群体的机会,反思藏在潜意识里的民族优越感,进入道成肉身的体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经历神多元创造的丰富,彰显在不同的文化和群体。不同的文化和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观:比如在非洲有一种现象,他们的文化是事件导向。我们华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时间导向。时间导向就是比如我们说好八点半开始,我们八点半之前就到了;可是在非洲是事件导向,一件事情比如婚礼或是教会开会,只要这件事发生了,早三十分钟,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关系。

华人宣教士一开始没法适应事件导向的文化:岂有此理,不是说十二点聚会吗?为什么到两点都没有人来?那是一个对耐心的操练。在非洲有种说法:你有手表,我有时间。我们为什么需要表,因为没有时间。他们有的是时间,当然不需要表。

另外,差派和支持宣教士的教会,也请给宣教士们一些适应的时间。宣教士到了一个新环境,还没和当地人建立友谊之前,耳闻眼见的消息和现象,很多都是表面的。我们认识一位宣教士尼克,他新到索马利亚时,要从城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去探访。他问他所雇用的当地的一个同工,「那个地区是否安全?」那位同工说,还好。结果他去的那个地区是最危险的,遇到了枪林弹雨,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回来后,他生气地问那位同工,「为什么不说实话?」,同工说:我和你的交情还没有熟到要告诉你真相。所以,不要再逼问我们的宣教士在第一个任期内带了多少人信主,如果宣教士在第一个任期能够适应、能够被当地人接受的话,就哈利路亚讚美主吧!

Q: 父母反对宣教怎么办?

当我们蒙召的时候,会遇到各种挑战,有来自于父母、子女或教会的。在华人文化里,有特别的一项是父母。当年我们信主,父母的反应还比较平静,但蒙召后就不一样了,家里非常反对。我们一直等进了神学院修读了第一个学期后才告诉他们,父母不理解,妈妈哭得很厉害。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不了解什么是蒙召。他们说我辛辛苦苦花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钱栽培你,送你去美国留学,最后你怎么做了个洋和尚?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被误解,可以被戴上大逆不孝的帽子,心中仍存着盼望父母可以早日信主。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父母都还没有信耶稣,我们相信神会开他们的心,相信他们会得着救恩。若是已经信主的父母,如果我们的孩子被神选中的话,我们应该成全他们,让孩子们出去。

Q: 我担心在宣教工场孩子的成长怎么办?

因为神是又真又活的神,常常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我们讲话,包括读经祷告,肢体的分享,牧师的教导等等。我们要在这中间寻求神的心意, 包括孩子们学习的前程和适应。很多人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宣教工场,其实他们比我们适应得还好。我们进入不同的语言文化,不用担心孩子的语言怎么办。其实孩子学习语言很快,人的大脑是神特别设计的。两年之内,孩子就可以用当地的语言与其他小孩交朋友,后来甚至孩子可以成为你传福音的桥樑。我们在进入工场之前,有一次看到一篇文章,当中提到:当孩子十几岁时,成为青少年之后,适应就相对比较困难一点。因为他们比较看重朋友,有些时候甚至觉得好朋友比爸爸妈妈还重要,所以相对就比较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那时候我就跟神求,能不能在我们的孩子变成青少年之前就进到宣教工场。感谢神,他答应了我们的祷告。我们的老大11岁,老二8岁时,我们就进入了宣教工场。

到了宣教工场,他们念的是专门为宣教士子弟开办的学校。这是我们差会非洲内地会,为了在非洲事奉的宣教士们的孩子开办的学校,已有100年的办学经验。学校被称为「云里的学校」,因为海拔8500英尺,云雾环绕学校,与鼎沸的市声隔离。这里的老师们也是宣教士,他们是被呼召出来教育宣教士孩子的。学校所用的学程规划,强调圣经的价值观和视野,是美国基督教学校用的Abeka课程。要来这个学校任教的宣教士老师,都要自己筹款,若是筹款不足,差会也无法差派他们出来任教。所以每一年老师的报到率只有50%。如果我们作校长,有办法承受每一年有一半的老师不知道会不会来吗?但是每一年,都有老师来,就算最后因为筹款不足而无法前来的教职,也会有教相关科目的老师,再多教一门课补足缺少的师资。我们的孩子都学了木工课、家政课、烹饪课、山野求生课等等。不止学习学术科目,也学习了独自生存的技能,为他们日后进入大学做准备。我们中间有一名提前退休的老木匠,他一直事奉到70岁,教了七年的木工课。我们的孩子都学了木工、学与人沟通的技能和生活的技能。

这所学校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是一流的学校,很多学生是拿名校的全额奖学金进大学的。小孩子在那里学学术、学品性、学团队合作、学彼此成全。所有的老师都是被呼召出来做宣教士的,所以不只是教小孩学那门课,还要给小孩作门徒训练。

这不像华人的公立学校,孩子们是互相竞争的;在宣教士子弟的学校,他们学习彼此合作,而不是彼此竞争把别人踩下去。他们从小就一起住宿,一起学习。也和他们的宣教士父母一样,彼此同心合意的合作,要使神的事工完成。所以,不要担心你孩子的教育。他们有全世界最好的补习班,就是他们同学之间,会的教不会的,大的带小的。因此,我们不要担心儿女的教育,好几个差会都有质量很好的宣教士子女学校。

Q: 如何为宣教筹款?

筹款的事,在我们华人里面是个难以启齿的挑战。所以,在台湾的青宣大会上,有个年轻人举牌:宁愿殉道,不愿筹款。有一位国内来的宣教领袖告诉我们:我最好的朋友是个大老板,我宣教这么多年,都还是开不了口说「请你来支持我的宣教」。这是来自于文化上的「捆绑」,在一般情况中,自立、自强、自尊是一个美德,但在参与神的事工上,则是自私自我,没有意识到所有资源的使用权和拥有权是来自于神。我们去筹款,不是去筹钱,而是去分享我们的异象和使命,寻求同一异象和使命的天国合夥人。还有些宣教士,可能本身经济上不需要筹款,造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后遗症,不必向支持的几个教会报告和负责,也不用奔波分享异象和使命。

筹款的第一步,就是谦卑寻求支持我们事工的人,如果这关都过不了,我们怎么说自己要谦卑地去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要向当地人请教呢?我们在教会都没办法,谦卑的寻求有同一个异象和使命的国度事工的夥伴,怎么能出去宣教呢?要知道所有资源都是上帝所赐的,一个人只有被神的异象与使命得着了,他才会一直支持我们的事工。其实有很多人,平常可能跟我们没什么互动与交集,但当我们分享异象与使命时,神就感动他们来成为宣教事工的夥伴,支持我们,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不是有钱的人奉献,是爱主的人奉献,是得着异象和使命的人才会奉献。

《马太福音》六章33节说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凡我们所需要的,都要加给我们。当我们专注在神的国度,异象跟使命的时候,很自然地爱主的弟兄和姐妹就会愿意来支持,但是我们要先求神的国神的义。另一方面,筹款对我们华人,是一个不太容易的功课,常常是面子的问题。其实这对我们自己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操练。

《罗马书》十二章1-2节里面讲我们应当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活祭是新约圣经里的教导,在旧约里,所有的祭物都是死的。作死的祭和活的祭,那个比较困难?活的祭挑战更大,因为死的祭不会爬下来。然而,把自己献上当活祭时,你会遇到一些困难挑战,有时你会觉得很痛,很受挫折;有时会很丢面子;可能还会偷偷地从祭坛爬下来。所有我们准备的过程,就是在学习怎样谦卑顺服,愿意将自己献上,当作活祭。
愿所有的献身者步步为营的准备,凭信心展开步伐迈出。

黄成培牧师及黄云英师母,来自台湾,曾在北美牧会,并在非洲跨文化宣教十年;黄牧师现任教于正道神学院,担任宣教学、教牧学及领导学的教导与服事;黄师母则在国际信心差会Africa Inland Mission服事,担任宣教动员、培训及辅导。

  • 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