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华人宣教士的自我关顾

王铃惠 (作者是资深的宣教士,目前在泰国清迈 The Well Internaitonal 从事宣教士关顾。)

二十八年的宣教经验,我看到、
也体会到跨文化宣教士最大的挑战,
或许不在环境的艰辛,
而是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环境。
那份孤单感没有人了解,
肩上的重担也无人分担。

华人宣教士面临的更大挑战,或许还不是那份没有人了解的孤单感,而是我们都在照顾别人,却不懂得照顾自己的需要。华人文化传统的美德是勤奋、坚忍、牺牲。因为这些特质,华人宣教士愿意去到环境异常艰辛的宣教最前线。然而,去到一个完全孤立无援的福音处女地,华人宣教士必须学会懂得自我关顾,否则再坚强的钢铁汉子/姑娘恐怕也存活不久。
认识自己的有限

我喜欢问华人牧师一个问题:上次你带师母,两人一起去旅行是什么时候呢?我常得到的回答都是:「哪有时间?」出门是为了服事,服事完要赶紧回家,因为教会不能空置太久。这就是典型华人宣教士孤军奋战的问题,什么事都非你不可。过去这些年在The Well International国际宣教士关顾团队中,我学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每位宣教士带来的沉重问题不是一定要我才能处理,我也能选择性说「no」,因为有其他人可以说「yes」。华人宣教士自我关顾的第一课就是要认识自己的有限,学习建立团队,并懂得与别人同工。可是,在福音未及的处女地,有时候你或你的家庭可能就是这个城市仅有的宣教士(家庭),那么,要去哪里找团队?祕诀乃在于:在沙漠里开江河,扩展你的疆域。如果你的差会在你所在的工场没有团队,那么,你就要走出去,去找当地其他本国或他国宣教士成为你的团队,一起服事,也一起团契。(如果你是那个城市仅有的宣教士,那么请不要前往,因为你无法存活!)
建立当地的支持系统

学习建立当地的支持系统是宣教士存活的重要关键,而工场上的其他本国或他国宣教士就是你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在未有「宣教士关顾」这个运动之前,其实早就有宣教士关顾了,过去所采用的模式就是「前人带后人」。我去阿根廷宣教第一年,是先被派到一个叫San Juan的小镇和一对有经验的加拿大宣教士夫妇一起学习。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年在生活和服事上的学习,应是我整个宣教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华人跨文化宣教历史不长,因此,年轻新进的华人宣教士缺乏在工场很久、很有经验的老手可以带领他们。其次,华人宣教士往往碍于语言的限制,不能接触到工场上其他有经验的他国宣教士,这其实很可惜。我认识一对在柬埔寨的美国宣教士,他们非常关心一个从中国来的年轻宣教士家庭,可是碍于语言的限制,他们对这个家庭的帮助相当有限。

据我所知,华人宣教士在工场上的主要支持系统,往往就是当地的信徒和同工。可是,当地的信徒和同工是你亲自带领栽培的门徒,许多你个人或家庭的问题其实并不方便和他们分享,毕竟背景、生命和属灵的成熟度都不同。华人宣教士为了福音的缘故愿意努力学习地方方言的决心很令人佩服。那么困难的地方方言都可以讲得如此流利,如果能用同样的决心来加强英文能力,那么,这将突破与他国宣教士接触的语言障碍。如果华人宣教士可以加强其英文能力,将获得更有利的条件,可以和当地其他差会的他国宣教士交通团契,不只一起同工,也建立深入的个人关系。
处理团队中的冲突

团队同工当然不容易,因为要突破一个很大的挑战:处理团队成员间的冲突。华人文化是一个讲究关系和谐、不喜欢冲突的文化。团队同工并不是华人的强项,因此许多华人宣教士选择独单一面。然而,孤军奋战不健康,也难以持久。所以,尽管冲突让人感到不舒服,为了福音的缘故,也为了自己个人健康的缘故,华人宣教士要学习处理团队中的冲突。在一个国际跨文化团队中,华人宣教士要学习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要,特别是当你有不同看法的时候,你更需要表达。要不然,西国同工会认为你已经默认,许多误会就会因此产生。当有冲突时,华人宣教士要知道,你不一样的声音很重要,因为你想到的、看到的是你团队其他同工没有想到和看到的,其他团队同工需要听到你的声音。
要休息,守安息

华人宣教士自我关顾的第二课就是要懂得休息、注意照顾自己的需要。从事宣教士关顾十七年,我学习到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一天到晚叫我的个案要好好照顾自己,神也借此常常提醒我,「你自己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我刚开始来The Well International服事的时候,心想,这些来找我们的宣教士都是自掏腰包买机票订旅馆,千里迢迢来清迈寻求我们帮助,我怎么可以拒绝人家?所以,从早到下午办公室关门前,我的个案排得非常满。不久我就发现这样不行,不只身体感到疲累,也因疲累无法完全集中精神,这样对个案并不公平。因此,我学习认识自己的有限,再根据自己能力所及,做最有效的服事。所以,我把一天的个案从五个减到二、三个。我学习到,设立健康的界限说「不」,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另外,我也学习到休息的重要。以前我对休息的观念是,累了才需要休息。像我这种很会硬撑的人,往往感到累了,还继续硬撑下去。结果是身体超过了负荷却不自知。神借着几年前的五十肩教我学习去感觉自己的身体,两年前的恐慌症发作更进一步让我知道要慢下来,不要硬撑,毕竟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就算年轻,超过自己的身心负荷还继续硬撑,这不健康,而是「虐待」!)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神要我们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我体会到,不是感到累了才需要休息,而是要刻意安排时间定期休息。圣经中的安息日、节期、安息年等都是指有规律、习惯性的停下来,更新个人与神的关系。所以,不是等到七年才有一年的安息年,也不是一年才放一次假,而是除了安息年、年假之外,每一季、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一天我们都要刻意地安排时间停下来。(很多华人宣教士可能从来没有安息年,也从来不休假,常常还把自己的年假用来服事。)神要我们定期的慢下来、停下来,一方面是要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休息,更重要的是,调整我们的优先次序,并更新我们个人与神的关系。

神要我们守安息,最重要的乃是提醒我们,一切都是神的工作,我们只需要进入祂的安息。在阿根廷服事十年之后,我回到台湾去照顾患阿兹海默症的年迈母亲十年。神用那十年的时间教我什么叫做「安息」。我很享受跨文化宣教士的生活和服事,所以,在台湾的那十年,我人在台湾,心在海外。我每天问神:「接下来呢?等到妈妈走了,接下来你要带我去哪里服事?」在那十年里,神都没有给我答案,神只是一直重复地告诉我,「现在你所在的地方就是我对你的带领」。等到妈妈走了的那一天,瞬间云散天晴,我顿然恍然大悟,原来神用这十年的时间在预备我的下一步:宣教士关顾。神教我,所谓的「安息」,就是放下自己,不自己谋算,不用自己操心,而是相信神,每天紧紧跟随神。

华人跨文化宣教士是二十一世纪的宣教新血。除了凭着一股宣教的热血拼命往前冲之外,华人宣教士也要思考,这条跨文化宣教的路如何才能走得精彩、走得长远?路要走得长远,补给一定要充足。自我关顾就是宣教士最根本的战备补给。华人宣教士要认识自己的有限,学习建立团队,并懂得与别人同工,在照顾别人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需要,不要硬撑,要懂得定期休息。如此,这条跨文化宣教的路才能走得精彩、走得长远。

  • 文章
  • 王鈴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