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从宣教动力看儿童角色

从宣教动力看儿童角色

儿童被视为教会未来栋梁,更是有待收割的广大宣教禾场,但除此之外,儿童是否还有其他角色?施达基金会於一月十三日,假九龙佑宁堂举办「上主眼中的儿童权利:从教会传承的角度看」讲座,透过圣经反思儿童的角色和权利,藉此展望教会的未来。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基督教教育助理教授佘枝凤博士引述马可福音十章十三至十六节,指经文呈现了两种对儿童的观念,第一是门徒认为儿童会惹麻烦,因此责备带小孩来见耶稣的人;第二是耶稣看见孩童被门徒阻挡便恼怒,纵然当时祂正忙於治病和论道,但仍将专注力放在孩童身上。

  佘枝凤博士续解释经文,她指有新约学者认为,耶稣是神国和神国降临的代表,儿童则是神国的继承人和领受者,所以耶稣强调儿童有资格进入神的国度中。至於耶稣说要像小孩子才可进入神国,她解释当时孩童被视为廉价的劳动力,是社会中最脆弱和缺乏保障的一羣;有学者指耶稣藉此提醒,成年人要学像小孩一样知道自己的软弱无能,懂得完全依赖神恩典,并非只靠守律法才能进入天国。

  她补充,圣经中其他书卷亦有谈论到孩童,可见圣经有一个完整的儿童观,惟一般信徒常忽略当中部分观念,如小孩是神给予的礼物丶成年人信心的典范等。她表示,全面的儿童观促进教会保障儿童权利,以认真教导信仰的心态培育儿童,同时尊重和接受他们对成年人的启发。

  她不讳言,不少教会以托儿心态举办儿童活动,目的只是透过活动向家长传福音,鲜有视儿童为神国领受者的身分。因此她盼望,牧者能重建一个完整的圣经儿童观,并转化对儿童的观念,确认他们为神国领受者丶成人信心的榜样及领受福音的启示者。

  施达基金会总干事邝伟文博士以「教会处境与传承」为题,分享教会视儿童工作为「投资」,因此努力向儿童传福音及教导圣经知识,栽培他们成为未来教会支柱。同时也从宣教角度出发,将儿童视作宣教禾场,故投放人力丶物力资源传扬福音。

  他认同这些观念正确,但认为教会可从另一角度看待儿童,重新反思他们在教会的角色。他引述以赛亚书三章一至四节,首三节谈及上帝弃用有权势的人,如勇士丶审判官丶长老和谋士等,那刻选择了孩童去帮助祂。(赛三4)此外,圣经中亦多次记载上帝使用儿童成就其工作,例如上帝藉当时年仅十多岁的大衞击退巨人歌利亚,拯救整个民族,为祂做事。

  他又提到,儿童在生活上同样可领人归主,或成为父母信心功课的榜样。他分享,早前与儿子旅游时遇上滂沱大雨,正烦恼行程安排之际,儿子突然主动邀请他祈祷,当时他以敷衍心态应对,怎料祷告後不久便天色放晴,可见孩童在信心功课上可作为成人的榜样。因此,孩童不单是宣教禾场,同时也可成为宣教动力,「小朋友不是将来才可成为栋梁,今日也能为上帝出力……如我们以此观念去看,我们对小朋友的牧养便不一样。」

  他解释,若以「宣教禾场」角度栽培孩童,目的只是提供他们将来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反以「宣教动力」角度出发,重点则是给予他们空间和机会,帮助他们今天为上帝作工。他举例,教会可给予孩童机会发挥创意,如安排他们在宣教活动中担任不同岗位,甚至举办儿童教会,让他们自行铺排主日崇拜流程等。他重申,不少教会已进行上述儿童事工,但关键是转化思维,从「宣教动力」角度出发看儿童的角色,保障他们的「参与权」和「被神使用权」。「上帝是否使用这小朋友,取决於祂的主权;但成人能够做的,就是不要阻碍上帝使用他……给予他空间和机会发挥。」

  • 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