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你準備好走出去了嗎?

  • by

你準備好走出去了嗎? /黃成培、黃雲英
——從呼召到工場的使用小問答Q&A

 

我們兩個都是在1995年華盛頓的《使者》差傳大會上蒙召的。神一呼召我們,我們就知道是跨文化宣教,雖然不知道具體在什麼地方,所以就開始尋求。這個呼召不是熱情,也不是激情,不是想要去參加一場冒險,也不是因為同行者的壓力。一旦想清楚了要面對的挑戰和要付上的代價會逃避。

我(黃師母)也一樣,逃避了兩年。無論往哪裡去,不管怎樣盡心盡力地服事或奉獻,心裡總是沒有平安。跟神說:你就饒了我,取消我們之間的約定,我就在教會裡盡心盡力地服事你;這是許多蒙召獻身者的心態。我逃避了兩年,到了97年王永信牧師來我們的教會主講宣教年會的時候,我再一次把自己獻身給神。這一次很清楚,沒有任何藉口,我們開始預備,走裝備的路,準備走向宣教工場。

Q: 從蒙召到工場有什麼必要條件嗎?

不管碰到任何景況,讓一個人堅持下去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呼召。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很清楚知道是神的呼召的話,就可以去。

先知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神的時候,神說:有誰,肯為我們去呢?(賽六8)神不是問有誰能為我們去,因為祂是智慧與能力的源頭,當我們願意去的時候,神就可以裝備我們。所以簡單來講,唯一要緊的就是呼召,這是第一件事情。但如果你已婚,情況就會稍有不同。因為《以弗所書》第五章告訴我們,所以人要離開父母,丈夫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就是身心靈要完全的合一。所以,已婚的弟兄姐妹蒙召,還有一個很重要條件,就是另一半也要蒙召或者一同順服給你的呼召,才可以成為一體,一起走向事奉的道路。

Q: 呼召後有什麼困難?

蒙召後不是沒有困難,我們要過關斬將,但是神一定會帶領我們經歷祂,甚至是在你失去女朋友或男朋友時。很多時候,所謂失去男女朋友,可能是神要把最好的、更好的賜給你。「最好」的敵人不是「不好」,「最好」的敵人是「次好」。我們如果緊緊地抓住次好,就沒辦法拿到那上好的。在《聖經》裡有許多應許。「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注意到中文裡沒有把主詞翻譯出來,就是「神使」。我們會遇到好或不好的事情,但不用擔心,因為神在掌權,神會負責任,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Q: 如何走進宣教工場?

蒙召之後,若在三年內都沒有採取任何的行動,基本上這個呼召會隨風而逝。所以要邊尋求、邊裝備、參加同路人的禱告支持小組。

在此鼓勵大家參加《使者》的「下一步」,是蒙召的弟兄姐妹的退休會。我們要跟同路人在一起,如果不這樣,只會孤軍奮戰,像以利亞一樣。但神讓他知道,未曾向巴力屈膝的還有7000人。我們找到身邊一同蒙召的人,組成一個小組、一個團體;或是找我們周圍的返國述職宣教士,作我們的保羅,我們做他/她的提摩太,因為他們都是過來人,最能瞭解你碰到的挑戰,陪你一起禱告度過。這很重要,因為我們在宣教工場有各樣的挑戰和困難,得勝的秘訣是有人一起承擔,而最好的醫治良藥就是集體治療。

事奉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種屬靈爭戰,這也是為什麼《以弗所書》第六章講到我們要穿起全副軍裝的緣故,宣教的工場更是這樣。所以,我們在服事預備過程中,禱告與代禱的預備很重要,要有一個禱告的支持小組來幫助我們,陪伴我們走這樣的路。

感謝神,我們現在是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關於出發前如何裝備自己,網絡上有很多很好的資源;另外,教會就如孕育宣教士的娘家,有教會的差派和支持,蒙召的人才能走得出去。要把握每一個機會,跟教會裡的領袖,特別是牧長來分享我們的呼召與負擔,也請他們來為我們代禱。今天不管做什麼樣的事工,其實都要回到教會裡去,這過程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學習順服和謙卑的功課。

Q: 如何認識和適應不同文化?

跨文化宣教是我們更好地瞭解不同文化和群體的機會,反思藏在潛意識裡的民族優越感,進入道成肉身的體驗。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經歷神多元創造的豐富,彰顯在不同的文化和群體。不同的文化和群體有不同的價值觀:比如在非洲有一種現象,他們的文化是事件導向。我們華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是時間導向。時間導向就是比如我們說好八點半開始,我們八點半之前就到了;可是在非洲是事件導向,一件事情比如婚禮或是教會開會,只要這件事發生了,早三十分鐘,晚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沒關係。

華人宣教士一開始沒法適應事件導向的文化:豈有此理,不是說十二點聚會嗎?為什麼到兩點都沒有人來?那是一個對耐心的操練。在非洲有種說法:你有手錶,我有時間。我們為什麼需要錶,因為沒有時間。他們有的是時間,當然不需要錶。

另外,差派和支持宣教士的教會,也請給宣教士們一些適應的時間。宣教士到了一個新環境,還沒和當地人建立友誼之前,耳聞眼見的消息和現象,很多都是表面的。我們認識一位宣教士尼克,他新到索馬利亞時,要從城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去探訪。他問他所雇用的當地的一個同工,「那個地區是否安全?」那位同工說,還好。結果他去的那個地區是最危險的,遇到了槍林彈雨,好不容易死裡逃生。回來後,他生氣地問那位同工,「為什麼不說實話?」,同工說:我和你的交情還沒有熟到要告訴你真相。所以,不要再逼問我們的宣教士在第一個任期內帶了多少人信主,如果宣教士在第一個任期能夠適應、能夠被當地人接受的話,就哈利路亞讚美主吧!

Q: 父母反對宣教怎麼辦?

當我們蒙召的時候,會遇到各種挑戰,有來自於父母、子女或教會的。在華人文化裡,有特別的一項是父母。當年我們信主,父母的反應還比較平靜,但蒙召後就不一樣了,家裡非常反對。我們一直等進了神學院修讀了第一個學期後才告訴他們,父母不理解,媽媽哭得很厲害。這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不瞭解什麼是蒙召。他們說我辛辛苦苦花了這麼多時間,這麼多錢栽培你,送你去美國留學,最後你怎麼做了個洋和尚?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可以被誤解,可以被戴上大逆不孝的帽子,心中仍存著盼望父母可以早日信主。一直到現在我們的父母都還沒有信耶穌,我們相信神會開他們的心,相信他們會得著救恩。若是已經信主的父母,如果我們的孩子被神選中的話,我們應該成全他們,讓孩子們出去。

Q: 我擔心在宣教工場孩子的成長怎麼辦?

因為神是又真又活的神,常常通過不同的方式與我們講話,包括讀經禱告,肢體的分享,牧師的教導等等。我們要在這中間尋求神的心意, 包括孩子們學習的前程和適應。很多人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宣教工場,其實他們比我們適應得還好。我們進入不同的語言文化,不用擔心孩子的語言怎麼辦。其實孩子學習語言很快,人的大腦是神特別設計的。兩年之內,孩子就可以用當地的語言與其他小孩交朋友,後來甚至孩子可以成為你傳福音的橋樑。我們在進入工場之前,有一次看到一篇文章,當中提到:當孩子十幾歲時,成為青少年之後,適應就相對比較困難一點。因為他們比較看重朋友,有些時候甚至覺得好朋友比爸爸媽媽還重要,所以相對就比較困難,但也不是不可能。那時候我就跟神求,能不能在我們的孩子變成青少年之前就進到宣教工場。感謝神,他答應了我們的禱告。我們的老大11歲,老二8歲時,我們就進入了宣教工場。

到了宣教工場,他們念的是專門為宣教士子弟開辦的學校。這是我們差會非洲內地會,為了在非洲事奉的宣教士們的孩子開辦的學校,已有100年的辦學經驗。學校被稱為「雲裡的學校」,因為海拔8500英尺,雲霧環繞學校,與鼎沸的市聲隔離。這裡的老師們也是宣教士,他們是被呼召出來教育宣教士孩子的。學校所用的學程規劃,強調聖經的價值觀和視野,是美國基督教學校用的Abeka課程。要來這個學校任教的宣教士老師,都要自己籌款,若是籌款不足,差會也無法差派他們出來任教。所以每一年老師的報到率只有50%。如果我們作校長,有辦法承受每一年有一半的老師不知道會不會來嗎?但是每一年,都有老師來,就算最後因為籌款不足而無法前來的教職,也會有教相關科目的老師,再多教一門課補足缺少的師資。我們的孩子都學了木工課、家政課、烹飪課、山野求生課等等。不止學習學術科目,也學習了獨自生存的技能,為他們日後進入大學做準備。我們中間有一名提前退休的老木匠,他一直事奉到70歲,教了七年的木工課。我們的孩子都學了木工、學與人溝通的技能和生活的技能。

這所學校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是一流的學校,很多學生是拿名校的全額獎學金進大學的。小孩子在那裡學學術、學品性、學團隊合作、學彼此成全。所有的老師都是被呼召出來做宣教士的,所以不只是教小孩學那門課,還要給小孩作門徒訓練。

這不像華人的公立學校,孩子們是互相競爭的;在宣教士子弟的學校,他們學習彼此合作,而不是彼此競爭把別人踩下去。他們從小就一起住宿,一起學習。也和他們的宣教士父母一樣,彼此同心合意的合作,要使神的事工完成。所以,不要擔心你孩子的教育。他們有全世界最好的補習班,就是他們同學之間,會的教不會的,大的帶小的。因此,我們不要擔心兒女的教育,好幾個差會都有質量很好的宣教士子女學校。

Q: 如何為宣教籌款?

籌款的事,在我們華人裡面是個難以啟齒的挑戰。所以,在台灣的青宣大會上,有個年輕人舉牌:寧願殉道,不願籌款。有一位國內來的宣教領袖告訴我們:我最好的朋友是個大老闆,我宣教這麼多年,都還是開不了口說「請你來支持我的宣教」。這是來自于文化上的「捆綁」,在一般情況中,自立、自強、自尊是一個美德,但在參與神的事工上,則是自私自我,沒有意識到所有資源的使用權和擁有權是來自於神。我們去籌款,不是去籌錢,而是去分享我們的異象和使命,尋求同一異象和使命的天國合夥人。還有些宣教士,可能本身經濟上不需要籌款,造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後遺症,不必向支持的幾個教會報告和負責,也不用奔波分享異象和使命。

籌款的第一步,就是謙卑尋求支持我們事工的人,如果這關都過不了,我們怎麼說自己要謙卑地去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要向當地人請教呢?我們在教會都沒辦法,謙卑的尋求有同一個異象和使命的國度事工的夥伴,怎麼能出去宣教呢?要知道所有資源都是上帝所賜的,一個人只有被神的異象與使命得著了,他才會一直支持我們的事工。其實有很多人,平常可能跟我們沒什麼互動與交集,但當我們分享異象與使命時,神就感動他們來成為宣教事工的夥伴,支持我們,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好朋友了,這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不是有錢的人奉獻,是愛主的人奉獻,是得著異象和使命的人才會奉獻。

《馬太福音》六章33節說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凡我們所需要的,都要加給我們。當我們專注在神的國度,異象跟使命的時候,很自然地愛主的弟兄和姐妹就會願意來支持,但是我們要先求神的國神的義。另一方面,籌款對我們華人,是一個不太容易的功課,常常是面子的問題。其實這對我們自己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操練。

《羅馬書》十二章1-2節裡面講我們應當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活祭是新約聖經裡的教導,在舊約裡,所有的祭物都是死的。作死的祭和活的祭,那個比較困難?活的祭挑戰更大,因為死的祭不會爬下來。然而,把自己獻上當活祭時,你會遇到一些困難挑戰,有時你會覺得很痛,很受挫折;有時會很丟面子;可能還會偷偷地從祭壇爬下來。所有我們準備的過程,就是在學習怎樣謙卑順服,願意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
願所有的獻身者步步為營的準備,憑信心展開步伐邁出。

黃成培牧師及黃雲英師母,來自台灣,曾在北美牧會,並在非洲跨文化宣教十年;黃牧師現任教於正道神學院,擔任宣教學、教牧學及領導學的教導與服事;黃師母則在國際信心差會Africa Inland Mission服事,擔任宣教動員、培訓及輔導。

  • 文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