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食物看聖經,聖經變得好好吃:「料理」出美好團契!

【從聖經看飲食】一位喜愛「分享食物」的宣教士 蘇恩惠:餐桌是一個敬拜上帝的地方

〔記者韓蕓婧台北報導〕你,還記得上一次「分享食物」是幾時的事嗎?

《聖經餐桌小旅行》作者、台南神學院新約副教授蘇恩惠宣教士,小時候與家人到遠方拜訪親友時,因路途遙遠,大家都會自備食物在火車上享用。每次一到用餐時間,無論認識或不認識,車廂內都會出現分享食物、暢所欲言的畫面。也因為爸爸是牧師,所以在彼此交流中,爸爸也開始與大家分享聖經故事,自然的將福音帶入其中。

因著這樣美好的傳承,無論到哪裡,「分享食物」是蘇恩惠從小到大未曾改變的習俗。她總是歡迎親朋好友及學生到家裡作客,對她而言,這只是在餐桌邊添上一張椅子,而餐桌上彼此的分享,卻是寶貴的回憶。


蘇恩惠宣教士總是歡迎親朋好友及學生到家裡作客(蘇恩惠提供)

從飲食恢復與神的關係

「很多人常把『食物』與『聖經』的關係稱為物質與靈命,以為是互相矛盾的。」但蘇恩惠說,在神學上這是錯誤的觀點,因為食物是神所創造,所以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飲食恢復與神的關係」,而不是隨意對待「吃」這件事。

蘇恩惠宣教士也從聖經時代看門徒怎麼樣用餐。她分享,聖經中,耶穌很常與眾人吃飯,且在當中分享天國的福音,甚至有講道、行神蹟。此外,哥林多前書十一章裡提到,飲食的態度應該是要懂得「分享」,並等待人齊才用餐。透過聖經,飲食可以帶出神的美好與話語,更是持守一起用餐、彼此分享的意義。

恢復初代教會聚餐團契氛圍 一起用餐是團契關鍵

初代教會時,門徒都是在聚會中,透過吃飯彼此建立關係,也分享生活為彼此禱告。但現代教會雖保留了教會愛宴與團契生活,但可能卻失去了原有的「氛圍」。

蘇恩惠說,「聚會用餐時,我們總是一排排地坐,抬頭一看,都是別人的後腦勺。團契變成了一種習慣,急急忙忙的吃飽就離開了,沒有花時間彼此分享。」其實,「一起用餐」是團契的關鍵,也是關係的開始,福音分享的機會。「一個家庭不能沒有『關係』;若說教會是家的話,就該恢復家庭裡的氛圍,餐桌是讓我們自由敬拜、讚美、感恩神的地方!」


蘇恩惠宣教士書展現場分享點心

餐桌是交流分享好地方

2018台北基督教書展「悅讀好生活」,十月29日邀請蘇恩惠宣教士到場主講《聖經餐桌小旅行》說書會,分享如何建立共煮共食的教會團契生活。她強調,「食物」不僅是生活上的基本需求,餐桌也是讓我們交流與分享的好地方。

《聖經餐桌小旅行》書中從歷史文化、聖經研究與飲食教育看團契生活。此外,蘇恩惠宣教士也在書中提供自己所設計的食譜,書展現場也帶來了食譜中的一道甜點,並以問答與延伸分享的方式,讓現場觀眾可以透過美食彼此交談與分享。


餐桌是讓我們交流與分享的好地方(蘇恩惠宣教士提供)


蘇恩惠宣教士分享如何從聖經看飲食


廚房神學 蘇恩惠烹飪食物成為靈修親近神時刻

〔記者何毓芬台北報導〕「從食物看聖經,聖經變得好好吃!」現任台南神學院外籍老師蘇恩惠(Jonanna Dippenaar)宣教士,於今年八月出版新書《聖經餐桌小旅行:用45道料理創造美好團契》,以人們感興趣的「飲食與烹飪」為軸,教導學習如何用「吃」來讀聖經。

透過聖經美食,以味覺加深對聖經故事的印象,認識背後的象徵與意義。每一頓飯,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團契,也成為人與神之間敬拜與讚美,使人的屬靈生命得以飽足。

大門餐桌總是向人敞開

出生於瑞士、從小在義大利南部西西里長大、父母都是宣教士的蘇恩惠,1980年受內地會差派來到台灣宣教,因而認識來自南非的夫婿、現為台南神學院新約副教授鄧開福老師,兩人在台灣相識相戀結婚,育有兩個女兒。

無論去到哪裡服事,他們家的大門和餐桌總是隨時向學生與客人敞開。喜歡烹飪的蘇恩惠,不僅親手製作料理,常在廚房與餐桌邊分享她的烹飪料理的心得,以及研讀神話語的亮光,鼓勵大家學習用新的眼光和角度來研讀聖經,從中學到不同的生命功課。

蘇恩惠回想起小時候常跟媽媽去市場選購食材,學習製作各式各養的料理,因此培養對烹飪的興趣。如今身為母親,也是個家庭主婦的她,喜歡親手為家人烹飪預備飲食。她不定期變換桌上的菜色,讓丈夫、孩子、學生及客人常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蘇恩惠說,以前父親曾經在基督教書店賣聖經,一到休息時間就必須關門回家吃飯,若是店裡還有客人,父親就邀他們回來家裡吃飯。記憶中,家裡的餐桌上總是坐滿人非常熱鬧,而父母親慷慨好客的態度,成為她一生學習的榜樣。

剛來到台灣時,蘇恩惠與鄧開福就在台北和平長老教會服事青年族群,他們夫妻時常開放家庭接待年輕人,一起吃飯團契,傾聽他們說話,為他們禱告。

此外,蘇恩惠也在教會的烹飪班參與服事傳福音,當時婦女團契常邀請鄰居、朋友前來學習,因此接觸不少對學習烹飪料理很有興趣的女性。

鄧開福、蘇恩惠夫婦每週三早晨與學生一起吃早餐(圖/蘇恩惠提供)

鄧開福、蘇恩惠夫婦每週三早晨與學生一起吃早餐(圖/蘇恩惠提供)

每週三招待學生吃早餐

三年前,他們夫妻從台灣神學院轉調到台南神學院教書服事,每週三早上7點多,都會招待一群神學生來到家裡吃早餐,有的學生帶著妻子跟孩子一起來用餐,營造一個大家庭的氛圍。

一大早,蘇恩惠就在廚房忙進忙出,親手製作鹹派、預備茶和咖啡。用餐前,大家先朗讀一段聖經經文,帶領謝飯禱告,圍著餐桌用餐分享,當中有歡笑、有淚水,也有禱告與祝福的聲音。直到如今,廚房和家庭就是她服事的禾場。

蘇恩惠分享,每次在廚房烹飪食物的時候,就成為她靈修親近神的時刻。像是一邊用手揉麵團做麵包,一邊禱告敬拜神,為著生活中的大小事,學習感恩、等候與讚美。

每次在讀經時,蘇恩惠都會特別注意聖經時代的婦女及食物,了解飲食與信仰如何影響當代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深入讀經發現,聖經中有許多書卷都有提到食物,例如:亞當夏娃吃的禁果、以色列人出埃及那晚吃的無酵餅、使以掃賣掉長子名分的紅豆湯、讓先知但以理吃得又白又胖的素食、在曠野中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嗎哪與鵪鶉等,這些聖經故事都與「吃」有密切相關。

把烹飪與研經做結合

過去蘇恩惠曾在台灣神學院開設「聖經與烹飪」課程,把烹飪與研經做結合,研究聖經中的各種食物的用途與其象徵意義。每一次上課,與學生探討一個聖經故事,首先從研讀聖經中與食物相關的經文開始,研究食物在經文中的用途與象徵意義,提供簡單食譜盡可能還原當時菜餚。接著與學生一起烹飪、一同分享,彷彿重回當時聖經時代,學習許多寶貴的屬靈功課。

有一次,她與學生親手製作逾越節的無酵餅,由鄧開福老師主持聖餐禮,大家沿著桌邊依序把餅傳下去,彷彿重回到耶穌與門徒在一起的那一夜,真實感受到主的同在。

蘇恩惠提到,新約聖經中,耶穌常在吃飯的時間彰顯神蹟教導門徒,例如餵飽五千人的五餅二魚、使水變酒的迦南婚宴、馬大的廚房以及最後的晚餐。此外,耶穌在主禱文中提到:「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六章11節)聖經中關於飲食的經文多是要人們不要為吃什麼而憂慮,因為上帝會使飢餓的人得飽足,親自供應我們所需用的一切。

蘇恩惠說,廚房與餐桌是個自由開放的空間,在這裡人們可以敬拜上帝,談論有關食物的聖經故事,藉著分享食物成為傳遞福音的開始。無論在家裡、團契、小組或教會中,都可以藉著烹飪分享食物的過程,認識聖經真理,發現神話語的豐富與美好。

明年南神開課

她指出,有些人會覺得讀聖經相當枯燥乏味,盼望藉著「廚房神學」,從「飲食」的角度,引發人對讀聖經的興趣,更多渴慕認識聖經真理,並且願意敞開自己的心,讓上帝親自對人的心來說話。「不僅享受餐桌上食物的美味,更要咀嚼聖經得著生命的靈糧!」
蘇恩惠老師明年將在台南神學院開辦「廚師神學—聖經中的飲食智慧」課程,帶領大家從「食物」的角度,認識聖經中的真理,用「吃」將神的話語深深烙印在心中。

  • 文章
  • 轉載自《基督教論壇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