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不可輕視教會的力量:宣教士後方支援

不可輕視教會的力量:宣教士後方支援

整理:歐陽瑞萍

教會差派宣教士到遠方宣教後,宣教士是否變成了「潑出去的水」,與教會少有往來?教會領袖如何以具體行動發動會眾支援宣教士?當中面對甚麼挑戰……為了解以上種種課題,今期主題訂為「支援宣教士」,邀請了四家堂會的教牧進行筆訪,分享其教會支援宣教士的經驗。受訪教牧為:

曾仲池牧師:在加拿大(Canada)牧會十七年,現為溫哥華基督教頌恩堂(下簡稱頌恩堂)牧師。

寇紹穎長老:至今在北美基督之家第四家擔任主任牧師十五年,期間前往中國大陸作短宣培訓十年之久。

呂家聲牧師:現任澳洲(Australia)基督教播道會靈福堂(下簡稱靈福堂)主任牧師、澳洲播道會總會主席。

李健長老:現任臺灣臺北基督徒林森南路禮拜堂(下簡稱林森南路禮拜堂)長老、中華基督徒地方教會聯合差傳協會(下簡稱差傳協會)理事長。

簡介宣教士支援概況

四家教會都有支援宣教士,所支持的人數與年期各有不同。頌恩堂於本年支持十九位宣教士。過去二十年來,該會支持不同宣教士,經濟上的支持有長有短。通常經審核後,除非特殊原因,將會支持該宣教士直至離任工場。該會現時所支持的宣教士由一年至十五年不等。

基督之家第四家從二十二年前教會成立之初,就開始支援宣教士,歷年來陸續增加支援的宣教士,目前共支援二十一位宣教士和十家宣教機構,所支援的宣教士分別在中國大陸、臺灣、蒙古(Mongolia)、東南亞、印度(India)、非洲和歐洲服侍。

靈福堂目前支援十一個單位的宣教士,由差傳基金撥款支持。參與支援這批宣教士的時日均有不同,主要是在他們開始出發到工場便建立了這伙伴關係。因此,有些單位已是超過二十年的合作伙伴,有些卻是過去一、兩年才開始。

林森南路禮拜堂則透過差傳協會支援宣教士,李健長老簡介協會的背景:「一九七八年,臺北地方教會七家堂會成立臺北地方教會差傳小組,從組織福音隊到泰北(Northern Thailand)、舉行首屆差傳年會開始,漸次推動宣教事工。時至二○○一年,二十四家堂會成立了差傳協會,先後設置臺灣島內及海外十個工場。宣教士由個別堂會推介,經差傳協會審核通過後接納,迄今曾差派二十六位宣教士。」

支援的宣教士不限於直接差派

若堂會有直接差派宣教士,自然而然地成為該宣教士的後方支援,除此以外,有些教會更會支援非該會直接差派的宣教士。以頌恩堂為例,現時所支持的十九位宣教士,只有一位為該會直接差派,其他為同一宗派(門諾弟兄會)、華人差傳機構及其他差會差派的宣教士。

基督之家第四家所支援的宣教士有的出自該會,有的經由別的教會介紹,但都經過該會宣道組詳細審核,接納為宣教士,同時要求他們加入一家差傳機構,然後由差傳機構負責差派他們到福音工場,教會的奉獻也透過差傳機構轉給宣教士。

靈福堂則因為本身沒有直接差派宣教士,所以透過宣教機構支持、認領宣教士單位。雖然如此,這些宣教士單位包括該會會友及曾在教會牧養的傳道同工。

至於臺北地方教會多家堂會聯合組成的差傳協會,其宣教士雖多數由該會直接差派,但若評估對事工發展及管理、宣教士於工場的關顧各方面會更有果效時,也會以合作原則,委請已在當地設立工作團隊的國際差會差派。

宣教士支援系統

頌恩堂支持該會所差派的宣教士50%的經濟預算,亦會指派會眾及團契認領該宣教士,關心其需要。此外,差傳委員或會友前往工場探望所差派的宣教士,關心他們。不僅關心宣教士本身,亦關心宣教士留在加拿大的父母。

幫助會眾更深認識宣教士的需要,亦是支援宣教士的具體表現,有了認識,繼而才能談支援行動。頌恩堂用了幾種方法與堂會直接差派的宣教士保持聯繫及加深彼此認識:一.設立差傳壁報板,介紹宣教士的最新動向及消息。二.透過電子郵件或教會網站,將該會最新消息與所差派的宣教士分享,使其掌握母會(差派教會)最新消息。三.在每月第三週的主日場刊加入宣教士最新動向,使會眾能關心宣教士的需要。四.當宣教士回加拿大休息或述職,請他在教會聚會分享。五.不定期透過網絡通訊軟件Skype或電子郵件與宣教士聯絡,蒐集代禱事項。

頌恩堂支援的宣教士有十八位非該會直接差派,但支援方式與直接差派的宣教士大同小異,這裡僅介紹有所不同的部份。經濟支持方面,頌恩堂設定對非該會差派的宣教士的支持數額,按該宣教士的需要,每年遞增至上限,這上限大概少於該宣教士經濟預算的三份之一。也會按宣教工場的特別需要,如購置教會物業,經審核後作一次過的撥款支持。關心宣教士方面,頌恩堂設定每月第三週祈禱會為差傳禱告會,分享宣教士的近況及代禱事項,也邀請述職或過境的宣教士或機構分享事工。

基督之家第四家對宣教士的支援則包括三方面:一.按月奉獻金錢給宣教士。二.教會各愛心關懷小組分別認領宣教士,關懷他們的生活和事奉,為他們代禱。三.每月宣道組禱告會報導宣教士的近況,關懷、聯絡並為他們禱告。

靈福堂支援的宣教士中,若有該會會友被差傳機構差派,支持金額相對較多,其他考慮包括服侍的工場、性質及群體。除了金錢奉獻,差傳部都會與這些宣教士保持聯絡,每年也鼓勵他們簡述事工進展。此外,該會亦組織短宣隊作訪宣,彼此鼓勵。若有宣教士述職回到悉尼(Sydney),差傳部也必定安排他們在崇拜及祈禱會中分享,讓弟兄姊妹與他們有近距離接觸。

差傳協會在哪些層面支援所差派的宣教士?李健長老指:「宣教士上工場後,透過眾堂會聯合承擔的差傳協會得著行政協助、募款統籌、財務管理、屬靈遮蓋、代禱連結、關顧安慰、職能提升、事奉指引等支援。」

李長老提及支援系統的重要性:「宣教士要服侍得好,他個人、教會與差會需要共同用心經營一個支援系統,否則很難走得長遠。支援不僅是指經濟、代禱上的支持,關係的持續連結更要緊;有美好關係的連結才會帶動其他方面的凝聚。這連結不能止於宣教士與堂會核心牧長、差會領袖的層次,宣教士與一位位信徒的關係更要緊。

「為了強化這層關係,堂會和差傳協會辦公室這些年間持續致力於以下七點:

「第一,盡量讓後方支持系統的核心同工群穩定,而非隨教會人事調整,兩、三年就大搬風。

「第二,關心宣教士在後方的父母與家人。

「第三,不時透過通訊工具與宣教士談話或親身前往工場探訪他們。

「第四,尋找合適的同工專門關心、傾聽,以同理心了解宣教士比較在意的議題,如感情、子女教育、人際和諧、財務管理、健康咨詢、挫折調適、孤單寂寞等。

「第五,差派宣教士前,建立『後援團』,成為日後傳遞宣教士代禱事項及需求的管道,並繼續擴展『後援團』,否則隨著時間的演進,愈來愈少人了解宣教士的服侍狀況。

「第六,協助宣教士撰寫代禱信,並傳給各堂會於禱告會代禱,或刊登於教會週報及網站。

「第七,安排出版品版面或各類適當機會,讓宣教士在教會或差會『經常露面』,做到人雖不在卻猶似經常同在。」

李長老指出在宣教士支援系統中,關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教會的信徒若能直接與宣教士連結,感受到彼此的關係,才會帶出對大使命的感動,也才會有禱告、金錢、關心的擺上。當然,宣教士本身是主體,若當事人缺少支援系統的概念,忽略花心力經營,或者性格上沒作出調整以適應支援系統,自然會常常喟嘆『壯志未酬』、『心事有誰知』,這也是堂會推薦宣教士或差會培訓宣教士的重要課題。」

支援其他堂會或差傳機構差派的宣教士的準則

頌恩堂支援該會以外的宣教士的準則,主要分為四方面:

一.認同宣教士的事工:以直接傳福音、植堂為優先,其次是傳福音、神學訓練相關事工。

二.認同宗派的宣教士:以教會所屬宗派的差會的宣教士為優先考慮。除了作為對宗派的支持外,也因為該宗派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差傳經驗,在工場管理、審核宣教士、支援宣教士及工場、宣教士子女教育、宣教士隊工、宣教士退休安排上都有許多政策及指引,省卻地區教會在差傳事工上的審核時間。

三.認同宣教工場:以宣教士服侍工場所在國家是否為「10/40之窗」範圍為優先,其次考慮同一國家、地區是否有許多類似的事工。

四.認同差傳機構:宣教士所屬的差傳機構是否為已向加拿大稅局合法登記的非牟利機構。從每年財政年報,審核該機構經濟情況,判斷其行政費用是否合理。若非加拿大稅局認可的機構,在金錢支持上,受加拿大稅務條例監管。

基督之家第四家宣道組審核、選擇宣教士則基於下列考量:

一.除該會產生的宣教士外,基督之家其他堂會介紹的宣教士為優先考慮。

二.以直接從事福音工作者為優先考慮(有別於社會福利工作或辦學校等)。

三.以直接向世界各地華人傳福音的工作為優先考慮。

教會領袖如何動員信徒關心宣教士?

信徒可成為關心宣教士的龐大力量,教會領袖如何將信徒動員起來?曾牧師指,教會領袖可從下列層面動員信徒關心宣教士:

一.在崇拜領禱時,特別為宣教士的近況代禱。

二.設立差傳主日學,教導有關差傳歷史、《聖經》基礎及如何關心宣教士。

三.在團契聚會中,安排使用網絡通訊軟件Skype與所關顧的宣教士直接對話,按宣教士的生日、結婚週年、子女的生日、聖誕節等寄上心意卡或禮物。

四.在教會設立差傳壁報板,要求信徒主動蒐集所指定關顧的宣教士的資訊,如工場背景、事工範圍、代禱事項等。

五.如宣教士有特別需要,除了經濟安排外,舉行特別禱告會,記念他們的需要。

六.鼓勵及邀請成熟的肢體代表團契擔任差傳委員會成員,學習參與差傳事奉,從認識宣教士到關心宣教士。

七.每年舉行差傳年會,讓信徒了解所支持的宣教士近況,更可把握機會提醒信徒支援及關心宣教士的需要。

基督之家第四家的做法則分為六方面,舉例說明如下:

一.教會主日崇拜的週報經常刊登宣教士的消息和需要。

二.教會禱告會的每週代禱信設有宣教消息欄目,特別報導宣教士的動態。

三.有一位宣教士在福音工場患癌症後回美國(U.S.A.)治療,弟兄姊妹除了奉獻金錢外,時常輪流前往照顧,或預備飯食,或安排接送,或鼓勵安慰,幫助宣教士渡過化療和電療的痛苦過程,每週三禱告會亦特別為其需要迫切禱告。

四.有一位白人宣教士在東南亞宣教多年,兒女也生長在亞洲。當這位宣教士回美國渡安息年時,兒女進到美國學校,卻無法被白人同學接納,不能適應,造成心理和情緒困擾,課業遇到困難,經過眾教會愛心關懷並迫切代禱,情緒漸漸平穩。

五.有一位宣教士年老的母親在該會聚會,弟兄姊妹時常照顧、愛護、幫助她,使宣教士在外傳福音無後顧之憂。

六.教會每年十一月舉辦宣道年會,推動宣教異象,鼓勵弟兄姊妹作宣教認獻,並邀請一些宣教士回教會分享事工,每年這聚會都再度激起弟兄姊妹對外地福音工作的熱誠,宣教認獻亦有很好的回應。

靈福堂的呂牧師認為,最有效地動員信徒關心宣教士的方法是定期舉辦短宣或訪宣。過去幾年,該會都有醫療短宣隊到柬埔寨(Cambodia)工場,每年都有新隊員加入,回來後在崇拜及祈禱會中匯報他們的經歷及與當地宣教士的合作。去年年初,那裡開設了一家基督教學校,由一位來自悉尼的傳道擔任校長,差傳部便決議支持這位同工;隨後在十一月,便有多位弟兄姊妹到當地探訪及作短宣事奉。

面對的挑戰

各家教會在支援宣教士上都曾遇上挑戰,曾牧師指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宣教士在創啟地區(creative access nation)事奉,基於政治敏感,他們的代禱信有時未能詳加說明或暢所欲言,使讀者有隔靴搔癢之感。再者,教會要於公開資訊與保護工場上採取平衡,小心處理資訊的流通層面及範圍,從而在支援宣教士上作出謹慎的安排,以免損害工場其他同工的安全及發展。教會要尋找一些對差傳事工有特別負擔的肢體,對這批宣教士作個別關顧。

寇長老從經濟角度分享基督之家第四家面對的挑戰:「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們教會的奉獻收入也受衝擊,財務收支緊絀,有的同工對奉獻金錢支援宣教士有意見,但經過大家禱告後,教會同工會決定:教會要節省開支,對宣教士的支援不能減少,連一分錢也不可減少,仍然要全力支援他們,使他們在福音工場上能安心服侍主。」

除了經濟上的挑戰外,寇長老亦提到部份宣教士較少和教會聯絡,故對他們的事工認識不多,未能具體地為他們禱告。他建議今後要增加與宣教士聯絡的同工,要落實有效的關懷。

呂牧師的分享與寇長老差不多,他說:「金錢奉獻方面,若要推動弟兄姊妹積極支持,需要不斷提醒和鼓勵。另外,不多肢體有機會參與實際宣教體驗或短宣,對宣教工場的情況多不了解,若缺乏溝通和聯絡,對宣教事工的熱誠並不容易保持。因此,讓短宣隊或宣教士在述職期間多分享,多在崇拜中提名記念他們,必定提升弟兄姊妹對宣教事工的重視。」

教牧在支援宣教士上的角色

到底教牧在支援宣教士上扮演甚麼角色?是推動者?策劃者?會友與宣教士之間的橋梁?曾牧師分享道:「在一般情況下,教牧是第一位與宣教士接洽的人,而教牧對這位宣教士的認識與認同,會直接影響會眾或領袖對宣教士的支持與支援……教牧在支援宣教士上,可由擔任策劃者開始。起步後,若能交棒給差傳小組或委員會作策劃為佳,使差傳小組或委員會成為宣教士與會眾間的橋梁。」

寇長老認為,教牧對宣教事工必須有強烈的負擔和感動,帶領教會成為宣教的教會,亦須親身投入宣教事工,親身參加及鼓勵弟兄姊妹參加短宣,實際體驗宣教工場的服侍,經歷聖靈在宣教事工上的大能,藉著各種方法帶動弟兄姊妹對宣教的負擔……最要緊的是教導弟兄姊妹奉獻金錢支援宣教士是蒙福的事,使個人蒙福,也使教會蒙福,故此要帶著感恩的心、謙卑的態度,參與支援宣教士的服侍。

呂牧師從靈福堂的例子分享教牧的角色:「本會有專責的教牧參與差傳部的策劃,並帶隊到城鄉短宣,其他牧者也被鼓勵在一至兩年內帶隊出外短宣最少一次,希望感染弟兄姊妹看重宣教。對於一些牧者所認識的宣教士,牧者多介紹及邀約他們,肯定能增加會友與宣教士的接觸。」

李長老亦認為堂會牧者是最直接接觸、最了解宣教士的人,他說:「教牧領袖身負多重任務,宣教士孤單受創時,教牧要擔任心靈導師;宣教士面對事奉挑戰時,教牧是啦啦隊隊長;當衝突或遺憾發生時,教牧又成了訓育主任;有時甚至必須在經濟上扮演管家婆,眾多角色彼此交疊。」他續稱,堂會牧者是宣教士支援系統的關鍵人物,要讓肢體感受到牧者本身對大使命的忠誠,信徒自當樂意跟隨,投入國度事奉,進而熱情支援宣教士。他盼望這支援系統不僅有宣教士與堂會牧者連結的一條線,而是因著教牧領袖的榜樣,激勵每位信徒都與宣教士聯結,交織成重重愛的宣教之網。

勉勵

對於有意支援宣教士的教會,受訪者有何提醒與勉勵?曾牧師說:「首先,也許教會需要釐清宣教(差傳/宣教部)與教會佈道(傳道/助道部)的分別。我們教會訂定:透過事工領人歸主,而信主的人能返回本會,乃為傳道部的範圍;透過事工領人歸主,而信主的肢體不能返回本會,乃為差傳事工,參與這事工可視為短期宣教體驗,更可能視為短期宣教士。這些短期宣教士也需要支援,只是支援時間與長期、全職宣教士不同。所以,教會需要訂立支援宣教士的定義,可劃分為本地或海外,支援方式因著地域與事奉範圍有所不同。

「其次,可以考慮支援所屬宗派差派的宣教士作起步,也許可以省卻通訊安排。不足之處是會友對宣教士的認同性可能不夠,需要時間建立關係與認同。若是獨立地方教會,可考慮由支援當地差傳機構開始,了解及認同為宣教士定義,推動教會支援他們。」曾牧師認為差傳是「差禱告」加「差金錢」加「差遣人」,支援宣教士也可從這三方面入手。

寇長老指:「參與支援宣教士的服侍是信心的功課,若教會人數不多,經常奉獻也有限,又要參與支援宣教士的事工,顯然會影響教會的一般奉獻收入,故此參與宣教事工要憑著信心。縱然自己不足,也願意先付出,先為宣教士奉獻,這樣必會看見神的供應是豐豐富富的。我亦建議教會成立宣道組,開始為教會宣教事工作規劃和禱告,並蒐集宣教士的資料,先在教會傳遞宣教的負擔,然後開始支援宣教士,教會就必蒙福。」

呂牧師認為支援宣教士是長遠計劃,教會開展這計劃時要「貴精不貴多」;若能支持會眾已經熟悉的人選是最佳的進路,每年訂下訪宣計劃則更佳。又或認領某一群體、地區,然後物色在當中事奉的宣教士,再向會眾介紹及分享,這樣也不失為一個好開始。

  • 文章
  • 整理:歐陽瑞萍

發佈留言